新闻中心

2019勒芒赛事,2019年勒芒

2025-07-02

2019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标志着丰田Gazoo车队历史性卫冕的巅峰时刻。这支日本厂商凭借TS050 Hybrid赛车,在法国萨尔特赛道克服了此前多次“功败垂成”的魔咒,以统治性表现包揽冠亚军。这场胜利不仅延续了LMP1混合动力组别的技术传奇,更在赛事规则变革与厂商竞争格局演变的背景下,成为耐力赛新时代的里程碑。

技术霸权:混动系统的终极演绎

丰田TS050 Hybrid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革命性的动力单元。该车搭载2.4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与前置电动机组成的混合系统,综合输出功率达986马力。其能量回收系统(ERS)升级至8MJ级别,显著提升出弯加速效率,同时通过优化燃油喷射策略,单圈油耗降低30%,实现更长的进站间隔。这种“性能与效率平衡”哲学,正是当代耐力赛工程的核心命题。

2019勒芒赛事,2019年勒芒

相比之下,竞争对手的缺位凸显了技术门槛的攀升。保时捷于2017年退出LMP1-H组别,奥迪更早因“柴油门”事件撤离,而标致等传统豪门虽传闻回归却未落地。丰田在混合动力领域的孤军深入,侧面印证了hypercar规则(后演化为LMH)改革的必要性——厂商需以更可控的成本参与顶级竞争。

赛道策略:团队协作的精密交响

丰田的胜利绝非单一技术优势的结果。车队采用“双主线”战术:由费尔南多·阿隆索塞巴斯蒂安·布米和中嶋一贵驾驶的8号车以稳定节奏领跑,而7号车(小林可梦伟/何塞·玛丽亚·洛佩兹/迈克·康韦)则承担激进超车任务。在长达24小时的鏖战中,两支队伍通过差异化的进站策略(如分阶段更换轮胎与燃油补给节奏)形成互补,最终8号车以领先圈数锁定冠军。

这一战术成功依赖于车手角色的精准分工。阿隆索作为F1世界冠军,凭借丰富的雨战经验处理夜间湿滑路段;布米作为勒芒老将主导白日高速攻防;中嶋一贵则负责维护赛车机械状态。这种“功能模块化”的车手配置,成为现代耐力赛的标准范式。

GT组混战:保时捷的逆袭与福特谢幕

LM GTE Pro组别的角逐同样扣人心弦。保时捷凭借911 RSR的升级版(991.2型)终结了福特GT的卫冕之梦。其秘密武器在于重新设计的后置水平对置发动机布局,优化了重心分布与空气动力学效率,尤其在萨尔特赛道的连续弯道中展现稳定性。93号车组(帕特里·皮莱/尼克·坦迪/厄尔·班博)通过最后6小时的夜间强攻逆转局势,最终以0.7秒优势夺冠——这是勒芒史上最小终场差距之一。

oety欧亿体育

与之相对的福特车队则带着悲情色彩退场。其GT赛车虽在直道尾速上保有优势,但变速箱过热问题导致多次非计划进站,最终仅列组别第四。随着福特宣布退出WEC,2019年成为其厂队竞技生涯的终章,标志着美系厂商在GT1黄金时代后的又一次战略收缩。

安全革新与事故警示

该届赛事见证了安全技术的重大升级。ACO(西部汽车俱乐部)在穆桑直道末端增设复合材质防撞墙,并将邓布雷克弯缓冲区拓宽40%。这些改良源于对1999年奔驰CLR飞车事故的反思,旨在应对LMP1赛车380公里/小时的极速挑战。

GTE Am组别仍发生严重事故:88号保时捷赛车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弯撞击护墙,车身断裂起火。尽管车手及时逃生,但事件暴露了碳纤维油箱在侧面撞击中的脆弱性。这一事故直接推动FIA于2020年强制加装油箱蜂窝铝护罩,印证了勒芒作为“汽车安全实验室”的核心价值。

展望:混动霸权与Hypercar时代的十字路口

2019年赛事落幕之际,耐力赛正站在技术路口的临界点。丰田的蝉冕验证了混合动力的可靠性,但LMP1组仅存单一厂商的窘境,迫使ACO加速推进Hypercar规则(LMH)。新规允许厂商基于量产超跑开发赛车(如丰田GR Super Sport),并放宽空气动力学限制以降低成本。

与此电动化浪潮开始涌动。尽管LMP1仍以燃油为主,但Garage 56创新项目首次亮相的氢燃料电池原型车Mission H24,预示零排放赛事的可能路径。赛事总监弗朗索瓦·佩罗德坦言:“勒芒需要平衡传统与变革——内燃机的轰鸣是它的灵魂,但可持续性才是未来。”

结论:技术史诗与人性赞歌的交汇

2019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既是一部混合动力技术的加冕礼,也是一曲传统竞技精神的挽歌。丰田以工业精密主义改写历史,保时捷在GT组别的绝地反击诠释了耐力赛的不可预测性,而福特的身影则提醒人们厂商更迭的残酷。

赛事的技术遗产体现为三点:一是混合动力系统完成从实验品到主宰者的蜕变;二是安全标准在悲剧经验中迭代升级;三是Hypercar规则为更多厂商开启回归之门。正如《Auto Sport》所评:“勒芒的本质并非速度竞赛,而是人类在极限中协调机器时间与意志的艺术。” 未来,随着LMH与LMDh规格的融合,以及电动技术的渗透,这项百年赛事将在创新与传承的张力中继续书写轮上的史诗。